微生物計數:從顯微鏡視野法到μCount3D微生物立體計數儀的轉換
本轉換旨在將傳統、手動操作的顯微鏡視野法(如血球計數板法)微生物計數,升級為使用丹麥BioSense公司μCount3D微生物立體計數儀的自動化、高通量計數方法。核心轉變在于利用一次性計數板(如C-Chip?)和儀器的自動數字成像分析技術替代人工鏡檢和計數。
關鍵轉換步驟與變化:
1.操作流程簡化:
舊法:清潔計數板/蓋片->精確加樣/蓋片->手動鏡檢、尋找視野->人工計數特定方格->公式計算濃度->清潔。
新法(μCount3D):混勻樣本->吸取固定體積樣本->滴加至計數板加樣口->插入儀器->啟動自動檢測(自動吸入、填充、3D掃描、分析、計算)->讀取/導出結果->丟棄計數板。步驟顯著減少,操作更簡便。
2.計數原理升級:
舊法:依賴人眼在二維平面上識別和計數特定區域細胞,易受主觀性、疲勞、細胞重疊和聚焦問題影響。
新法(μCount3D):儀器自動進行多焦平面快速掃描,構建樣本的3D圖像信息,并由專用軟件自動識別和計數整個計數腔內的細胞/顆粒,準確性、重現性更高,減少人為誤差。
3.數據輸出與管理:
舊法:手動記錄原始數據,人工計算濃度,易出錯,數據管理不便。
新法(μCount3D):軟件自動計算并顯示濃度(cells/mL)、總細胞數、活力(如適用),結果可直接屏幕查看、導出報告(PDF,Excel,CSV)或存儲,便于追溯、管理和共享。
4.耗材與維護:
舊法:使用可清洗的血球計數板和蓋玻片(需小心操作避免損壞或污染)。
新法(μCount3D):使用一次性計數板,無需清洗,避免交叉污染,但產生耗材成本。儀器本身需定期維護。
核心優勢:
高效快速:單次檢測僅需數十秒至一分鐘,大幅提升通量。
準確客觀:3D成像和自動分析減少人為誤差和主觀性。
操作簡便:流程自動化,降低操作者技能要求和疲勞。
數據電子化:結果自動生成并存儲,便于管理和追溯。
無清洗:使用一次性耗材,省去清洗步驟和污染風險。
注意事項:
需確保樣本濃度在計數板線性范圍內(通常需適當稀釋)。
樣本應避免含過多碎片、氣泡或過于粘稠。
需考慮一次性計數板的耗材成本。
建議轉換初期進行新舊方法并行測試以驗證結果一致性。
總結:轉換為μCount3D計數儀實現了微生物計數過程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標準化,顯著提高了效率、準確性和數據管理水平,是現代實驗室替代傳統顯微鏡計數法的理想選擇。
相關新聞推薦
1、嗜熱脂肪地芽孢桿菌生長曲線預測模型應用于預測煉乳腐敗變質
2、短梗霉素A對植物病原真菌灰葡萄孢菌AUR 1基因的抑制生長機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