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18 成人网页,岛国绿色高清av网站,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色色拉Av

歡迎來到BioSense網站!

熱線:021-66110810, 56056830, 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紅螯螯蝦源布氏檸檬酸桿菌分離鑒定和耐藥性分析(三)

來源:中國獸醫雜志 發布時間:2024-12-03 18:43:05 瀏覽:434 次

2.3細菌耐藥性試驗


結果如表2所示,分離菌株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苯唑西林、哌拉西林、頭孢唑林、頭孢哌酮和頭孢他啶耐藥,對頭孢曲松中介;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亞胺培南耐藥;對喹諾酮類抗菌藥諾氟沙星敏感,對氧氟沙星和環丙沙星中介;對酰氨醇類抗菌藥氯霉素敏感,對氟苯尼考中介;對多肽類抗菌藥萬古霉素耐藥,對多黏菌素B中介;對磺胺類抗菌藥復方新諾明耐藥;對林可霉素類抗菌藥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藥;對四環素類抗菌藥四環素耐藥,對米諾環素中介,對多西環素敏感;對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紅霉素耐藥;對氨基糖苷類抗菌藥卡那霉素耐藥,對鏈霉素中介,對阿米卡星和慶大霉素敏感。

表2分離菌株171215-10的耐藥性分析


3討論


紅螯螯蝦(Cherax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龍蝦,因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被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我國于1992年首次將其引進湖北省試養,并逐漸向全國推廣。紅螯螯蝦的商業需求不斷增長,但養殖產量卻不見增加,這主要是由于種苗培育技術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同時這也成為紅螯螯蝦養殖可持續發展的技術瓶頸。本試驗從紅螯螯蝦腸道內分離到革蘭陰性菌株171215-10,其生化特征與Brenner等發現的布氏檸檬酸桿菌基本吻合,可初步鑒定該菌株為布氏檸檬酸桿菌。采用16S rDNA序列進行同源性比較,經系統進化樹分析,分離菌株171215-10與Citrobacterbraakii聚為一支,因此可將菌株171215-10鑒定為布氏檸檬酸桿菌(Citrobacterbraakii)。人工感染斑馬魚試驗結果顯示,該分離菌株具有較強的致病性,1.5×108CFU/mL組可致斑馬魚在2 d內100%死亡,累計存活率為0%,且人工感染斑馬魚分離得到的細菌與原感染菌的形態和生化特征一致。


布氏檸檬酸桿菌最早由Brenner等鑒定,為檸檬酸桿菌屬中的條件性致病菌。當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同時感染布氏檸檬酸桿菌時,通常治療難度會增加。Tollkuci等研究發現,1名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因發生了布氏檸檬酸桿菌引起的血液感染(Centralline-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Seo等報道顯示,1名白血病患者因感染布氏檸檬酸桿菌而引起休克。Oyeka等報告了1名多病癥患者因感染布氏檸檬酸桿菌而出現組織炎和胸腔積液癥狀,最終治療無效而死亡。此外,研究人員已從多種水生生物中分離鑒定出布氏檸檬酸桿菌,如鯰魚(Ictaluruspunctatus)、虹鱒(Oncorhynchusmykiss)、彩虹魚(MelanotaeniaPraecox)、鮐魚(Pneumatophorusjaponicus)和青魚(Mylopharyngodonpiceus)等。而本試驗從紅螯螯蝦腸道內分離出布氏檸檬酸桿菌,這在此前的研究中尚未發現。布氏檸檬酸桿菌為人獸共患病原菌,嚴重感染時可致宿主死亡,應引起重視。


本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顯示,布氏檸檬酸桿菌171215-10僅對25種抗菌藥中的5種藥物敏感,包括諾氟沙星、氯霉素、多西環素、阿米卡星和慶大霉素。不同魚體內分離得到的布氏檸檬酸桿菌對抗菌藥的耐藥性不同,可能與宿主來源和環境差異有關。此外,本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布氏檸檬酸桿菌171215-10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高度耐藥,這一發現在布氏檸檬酸桿菌的研究中已多次被驗證,Yao等的研究檢測出10株布氏檸檬酸桿菌有碳青霉烯耐藥基因KPC-2,Dong等首次對產KPC-2碳青霉烯酶布氏檸檬酸桿菌進行質粒回收,這些報道均表明布氏檸檬酸桿菌有可能成為環境中碳青霉烯類抗菌藥耐藥性的潛在傳播者。多黏菌素B是對抗產生碳青霉烯酶的多重耐藥性革蘭陰性菌的重要抗菌藥,本藥物敏感試驗結果中,多黏菌素B對布氏檸檬酸桿菌171215-10為中介。此外,據農業農村部公告《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顯示,在水產養殖中已禁止使用諾氟沙星和氯霉素,本試驗中對布氏檸檬酸桿菌171215-10敏感的防控藥物也將越來越少。因此,在水產動物病害防治中應及時進行病原分離和藥敏試驗,以科學且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相關新聞推薦

1、紅曲霉發酵方法、生長曲線及工藝優化

2、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及藥敏試驗方法

3、磷濃度對海水鈍頂螺旋藻生長和預采收的影響(一)

4、鏈霉菌培養基的配制步驟及生長曲線的測定方法

5、口腔微生物與唇腭裂及唇腭裂患者易感疾病有何關聯(一)